2025.012024年宝鸡教育大事记_本报记者__唐晓妮
宝鸡日报/2025 年/1 月/6 日/第 006 版教育周刊
2024 年宝鸡教育大事记
本报记者 唐晓妮
2024 年,我市教育系统围绕“ 宝鸡好教育” 这块金字招牌,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全市教育生态持续优化、 教育面貌焕然一新。 我们不妨通过 2024 年宝鸡教育大事记, 回望宝鸡教育 2024年的奋斗轨迹。
党建引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4 年 10 月 16 日,凤县“ 党员名师工作坊” 如往常一样开展教学研讨和经验分享活动,助力能飞的教师飞得更高、能跑的教师跑得更快。同凤县一样,我市各县区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全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4 年,我市教育系统以示范党组织创建为抓手,助推基层党建整体提升;组织 190 名党组织书记参加全国党员网上培训,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深化“ 双培养” 机制,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2024 年,凤县“ 党员名师工作坊”、眉县“ 八问八落实” 工作法等经验获省委教育工委的肯定。
激发“ 产教融合” 新动能
2024 年 11 月 15 日,《光明日报》以《陕西宝鸡:产教融合激活经济发展新动力》为题,对我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
2024 年,我市把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摆在突出位置,实施走访调研行动,引导全市
36 所院校走进 752 户企业调研,搭建了产教融合的平台;实施校企联姻行动,有序开展院校“ 企业行” 和企业“ 院校行” 活动,全面深化校企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实施赋能提升行动,印发切实可行的详细方案,促进技能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结构要素全方位、深层次融合;实施示范引领行动,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引领院校、企业不断提升协同育人质量和水平。
“ 宝鸡好教育” 经验在全省推广
2024 年 7 月,《陕西省“ 双减” 工作动态》以《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全力打造“ 宝鸡好教
育” 品牌》为题,向全省宣传、推广“ 宝鸡好教育” 建设经验。
2024 年,我市实施抓项目优硬件、抓改革优管理、抓创建优质量三大行动,推进“ 宝鸡好学校” 等八大建设项目,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力打造“ 宝鸡好教育” 区域特色品牌,有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同时,我市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探索形成了一法人多校区、初高中贯通、全学段融通、综合托管等办学模式,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此外,我市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构建观念同向、履职同责、实施同力的校家社合力育人体系,我市被教育部认定为“ 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
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联盟
2024 年 1 月,宝鸡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成立,开创了全体系思政育人新格局。
2024 年,我市遴选 76 名优秀思政课教师,组建大思政课教研共同体;探索课程贯通新模式,围绕思政课教学现实问题和理论前沿问题,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品牌案例及学术论文征集、各学段大思政课教学观摩研讨等活动,探索跨领域、跨学段、跨学校的大思政课教学模式;强化校馆合作,评选出 6 个红色教育基地作为中小学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开展“ 思政教师+博物馆讲解员” 联合教学,让研学真正成为“ 行走的课堂”。
重点项目助力“ 宝鸡好教育”
第 1 页 共 3 页
2024 年 9 月 1 日,宝鸡市渭滨第一学校正式建成投用。这所学校的建成投用,意味着渭滨区姜谭路片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大大改善。
2024 年,市教育局抢抓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 7000 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3.9 万亿元、连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契机,全面加快教育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为打造“ 学好上、上好学、学得好” 的“ 宝鸡好教育” 品牌架桥铺路、夯基筑台。据统计,2024 年我市教育系统共实施续建和新建重点教育项目 29 个,概算总投资 22.7 亿元。截至 2024 年底,所有项目全部开工,开工率100%。宝一中科技新城校区、宝一中附属小学、渭滨区第一学校、宝鸡高新第三幼儿园、宝鸡高新第三小学北校区、 眉县第四幼儿园等 14 个重点教育项目已经建成投用, 累计新增学位 9800 个。
课后服务惠及千家万户
2024 年 10 月, 《宝鸡市中小学课后服务收费资金管理使用指导意见(暂行) 》印发实施,实现了课后服务收费资金的闭环管理。
2024 年,我市教育系统联合市发展改革委,规范了课后服务费收取范围和对象、收费标准、收取方式、减免办法、支出范围等,在现行单课时收费标准不变的基础上,实行最高限价管理,切实减轻家庭经济支出负担;建立健全资金管理、补助发放、公示报批等 6 项工作机制,明确要求学校计酬标准向一线教师倾斜,助推资金管理透明、分配公平;指导各县区、各学校落实课后服务费发放使用审批程序和公示制度,加强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畅通投诉信访渠道,提升课后服务费用管理使用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2024 年 9 月 10 日是全国第四十个教师节。当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庆祝大会,表彰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勉励全市教师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涵养高尚师德、锻造过硬本领,努力践行“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的初心使命,为教育强国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4 年,市教育局以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行动年为契机,紧扣“ 宝鸡好教育” 目标,宣传先进典型案例,开展师德师风警示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化管理体制改革,通过“ 县管校聘”改革、1615 名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社会事务进校园“ 白名单” 等,减轻教师负担;采取事业单位招考、特岗教师招聘、公费师范生招录等措施,招聘新教师 1246 名,优化全市教师队伍结构;坚持做好教师培训,争取国培、省培项目 18 个,全年培训教师 2.3 万人次;推出《优秀教师典型事迹你我讲》专栏,弘扬优秀教师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开启教师培养新路径
2024 年 9 月,我市首批招录的 100 名定向就业公费师范生正式报到,开启了我市教育队伍培
养、选拔的新路径。
2024 年秋季起,我市与宝鸡文理学院开展校地合作,参照国家公费师范生培养模式,联合培养定向宝鸡市就业的公费师范生。据悉,首批招录学生共计 100 名,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 50 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50 人。这些公费师范生在校期间享受“ 两免一补”(免除学费、住宿费,给予生活补助) ,所需经费由市财政全额保障。优秀学生在校期间还可申请国家奖学金。同时,作为培养学校,宝鸡文理学院集中了最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向定向就业公费师范生倾斜,确保“ 高进优出”。未来,定向就业公费师范生毕业后将全部到定向县(区)中小学(幼儿园)任教,服务期 6 年。
守护师生“ 舌尖上的安全”
2024 年 11 月至 12 月,省督导组到我市各县区,对“ 校园餐” 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实地督导,并予以充分肯定。督导组认为,我市的“ 校园餐” 专项整治工作成效显著,全力守护了师生“ 舌尖上的安全”。
2024 年,我市压紧压实学校食堂管理主体责任,明确主要负责人、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的岗位要求,消除食品安全隐患;聚焦膳食经费、供餐运营等重点问题,组织 7 轮自查自纠和
第 2 页 共 3 页
督导检查行动,累计排查整改发现问题 1558 个,印发督办提醒函 23 份,向纪检监察及其他部门移交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有关问题线索 56 件;全力推进校园食堂“ 互联网+明厨亮灶” 专项行动,助力全市 962 家学校食堂全部实现“ 智慧监管”,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 两项创建” 助推教育事业实现新跨越
2024 年 4 月 2 日,我市召开“ 两项创建” 工作现场推进会,要求各县区坚持问题导向,瞄定目标、突出重点,紧盯短板、精准发力,以扎实有力的措施推进“ 两项创建” 提质增效,推动全市教育事业实现新跨越。
2024 年,我市编制《宝鸡市中心城区教育设施专项规划(2021-2035) 》,为有效化解中心城区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学位供需紧张等问题制定“ 施工图”。按照典型示范、梯次推进的实施策略,组织开展市级初核和过程督导,帮助县区全面查找问题,确保校校、项项达标。我市把创建任务纳入县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清单,指导各县区将“ 两项创建” 结合到业务上、细化到责任里,有效防止突击创建、低水平创建。同时,我市实行领导包抓“ 两项创建” 工作制度,推动形成市、县、校三级齐抓共创的全方位、立体化工作格局。截至目前,麟游县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凤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通过国家验收;陇县、麟游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扶风县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创建工作基本达到评估标准,已申报省级验收。
“ 只增不减” 全力保障教育投入
“ 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 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 ⋯⋯ 2024 年,宝鸡市教育局积极落实“ 两个只增不减”,全力保障教育投入。
2024 年,市委、市政府按照“ 两个只增不减” 要求,足额保障生均公用经费,确保教育政策公平惠及每位学生;全面落实从学前教育到职业教育全覆盖的学生资助政策,确保应助尽助、应补尽补;统筹专项教育资金投入使用,确保教育民生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保障全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校外培训治理走深走实
2024 年 7 月 9 日,我市召开校外培训行政执法研讨会,评选优秀执法案例,不断提升校外培训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使校外培训在法治轨道上规范运行。
2024 年,市教育系统将全市 430 所校外培训机构全部纳入全国监管与服务平台管理,实现机构、资金、人员等管理线上运行,处理预警提醒 1658 条、投诉举报 81 起,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服务行为;组织开展寒暑假期间的联合治理、从业人员培训等专项行动,实现部门间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查处非学科类无证培训 49 起、隐形变异学科类违规培训 98 起;会同文旅、科技、体育等部门强化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遴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中小学校课后服务,提升校内教育质量,推动校外培训成为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
第 3 页 共 3 页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