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持之以恒加强党性修养

日期:查看:653

党课:持之以恒加强党性修养


党性修养是是党员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过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中,加强党性修养是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战略工程。党的大会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统计显示,全党有9900余万名党员,基层党组覆盖城乡各个领域,这支队伍的党性修养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质量。特别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复杂的背景下,党性修养建设需要与时俱进注入新内涵、拓展新路径。


一、深刻认识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党性修养是确保党长期执政的政治保障。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通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赢得的。党性修养作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从历史维度看,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重视党性修养。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员干部通过延安整风等运动锤炼党性;在改革开放时期,通过三讲教育、先进性教育等活动强化修养;进入新时代,通过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持续深化党性锻炼。实践充分证明,党性修养是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法宝,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制胜武器。


(二)加强党性修养是践行党的宗旨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需要通过每个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来体现。党性修养的本质就是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核心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在基层实践中我们看到,那些党性修养强的干部,总是能够扑下身子为群众办实事,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中赢得群众真心拥护。相反,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出现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问题,根源就在于党性修养不够。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对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通过加强党性修养来提升为民服务的本领。


(三)加强党性修养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力量源泉。站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上,我们党肩负的使命更加光荣,任务更加艰巨。面对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迅猛发展,面对国际格局的深刻调整,只有建设一支党性坚强、本领高强的干部队伍,才能担负起引领复兴伟业的历史重任。党性修养不仅体现在政治立场上,也体现在专业能力和工作作风上。在科技创新前沿,需要党员干部发扬攻坚克难精神;在改革开放深水区,需要党员干部展现担当作为魄力;在基层治理一线,需要党员干部锤炼求真务实作风。这些都需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党性修养来实现,使党员干部既政治过硬又本领高强,真正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坚力量。


二、准确把握新时代党性修养的核心要义与实践逻辑


(一)政治引领维度看,要全面贯彻党的绝对领导原则。一是要强化高度政治自觉。党的二十届三中X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立为推进改革的首要原则。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确立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明确四项基本原则,再到新时代提出两个维护的政治要求,党的政治建设始终与时俱进。以抗击新冠疫情为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组建32.8万个临时党组织,动员3300多万名党员冲锋一线,充分彰显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制度的显著优势。二是要始终强化理论武装。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中央组织部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全国累计举办党的大会精神专题培训35.6万场次,覆盖党员1.2亿人次。在理论学习方面,形成原著研读工程书记讲堂云端党校等创新载体,构建起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党支部促学、党小组研学、党员自学的四级联动机制。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开发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VR教学系统,将艰深理论转化为沉浸式学习体验,参训干部理论测试优秀率提升42%。


(二)价值取向维度看,要恪守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一是要始终强化宗旨意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论断,赋予群众路线新的时代内涵。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中央财政民生支出占比保持82%以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300余万件。北京市推行的接诉即办机制,通过12345市民热线搭建民声直通车,年均处理群众诉求超千万件,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均达95%以上,树立了新时代党群关系的典范。二是要着力推动服务能力的提质升级。数字政务建设推动服务效能跨越式提升。以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例,全省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8.6%,掌上办比例突破80%,群众办事平均跑动次数由1.8次降至0.3次。深圳市推出的秒批服务覆盖256项高频事项,累计减少审批时间1.2亿小时。这些创新实践生动诠释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服务理念。


(三)实践创新维度看,要深化改革开放的使命担当。一是要系统推进改革攻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实施十年来,中央层面推出改革方案2485个,各领域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在经济体制改革领域,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由151项缩减至117项。科创板设立四年间,上市公司突破500家,总市值超6万亿元,成为硬科技企业的孵化器。二是要着力创新能力的质效跃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成果丰硕。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研发经费投入达3.08万亿元,居世界第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四年全球第一。在航天领域,天宫空间站全面建成,北斗导航系统服务全球;在数字经济领域,5G基站总数达293.7万个,占全球60%以上。这些成就的背后,正是无数党员干部在科研攻关一线展现的担当精神。


三、科学掌握新时代党性修养的实践路径


(一)深化政治能力锻造工程。一是突出理论武装的立体化构建。打造筑基—强基—固基三级培训体系:筑基工程突出党的创新理论专题培训,强基工程侧重领导能力专业化训练,固基工程强化党风廉政警示教育。中央党校开发的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案例库,收录典型案例3800余个,成为党员干部培训的活教材。二是突出政治历练的实战化培养。推行三个一线培养机制:重大项目一线、艰苦地区一线、急难险重任务一线。四川省实施年轻干部递进培养计划,五年间选派3.6万名干部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线历练,其中87%的干部获得职务晋升或专业职级提升。


(二)推进专业素养提升计划。一是落实知识更新的制度化安排。建立学分制继续教育体系,明确处级以上干部年均脱产培训不低于110学时要求。上海市推行的干部教育云平台,整合国内外优质课程2.3万门次,实现24小时在线充电。国务院国资委实施的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累计培育具有全球视野的战略型企业家1200余名。二是推进实践创新的平台化建设。打造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型科研攻关机制。安徽省建立的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产学研专家5.8万名,破解企业技术难题2.3万项。粤港澳大湾区实施的跨境人才协同培养计划,三地互派干部交流任职4600人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27项。


(三)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一是推动监督体系的数字化转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建设的纪检监察大数据平台,整合监督数据230亿条,智能发现疑似问题线索准确率达89%。浙江省推行的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系统,覆盖全省2.4万个村社,预警异常交易数据12.6万条,挽回经济损失3.2亿元。二是完善联系群众的常态化机制。深化四不两直调研制度(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河北省建立的县委书记直通车机制,累计解决群众诉求15.8万件,平均办理周期缩短至3.7天。湖南省推行的屋场恳谈会制度,组织群众座谈3.2万场次,收集意见建议12.6万条,转化民生项目8300余个。


同志们,加强党性修养、提升履职能力,是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的责任和使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努力提升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在各自岗位上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


推荐阅读
扫码登录

客服微信:lbgzkf1

笔杆子文库客服微信

客服咨询

《笔杆子文库》微信端

笔杆子文库微信端

微信端
返回顶部